新闻动态

当救护车开不出卫生院,一群特殊医生的困局

入职三年以来,医生赵春时常感受到渺小与无力。最让他耿耿于怀的,是没能救回那个心脏骤停的老人。

2014年,来自黑龙江某农村地区的赵春报考了牡丹江医学院(现牡丹江医科大学),成为了一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。大学毕业后,经历了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(简称“规培”),他入职了黑龙江省某乡镇卫生院,正式成为了一名“大学生村医”。

去年夏天,在距离卫生院不远处的银行附近,一名有冠心病史的老人突发急性心梗,导致心脏骤停。围观的群众打电话向赵春求救,但作为当天唯一一名值班医生,赵春无法离开岗位。尽管卫生院有一辆捐赠的救护车,但因为没有司机和急救人员,这辆救护车从来没出过院门。因此,赵春只能远程提供一些急救指导。

图源: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

“如果我拿着急救箱开车过去,五至十分钟就能赶到,或许还有微小的救治希望;但等家属把病人送到医院,距离病发已经过去了半小时,病人瞳孔已经涣散、颈动脉也消失了。”不过,出于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,赵春还是给病人做了30分钟的心肺复苏。

而在抢救过程中,赵春发现卫生院的除颤仪连不上电,基本的急救药品也没有,甚至急诊室的大门也上了锁,一时打不开。他能做的处置,只有人工按压。

赵春的无奈折射出了当下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困境:人手不够、设备缺乏、药品不足、医生职业发展空间有限……“每个医学生毕业时都怀着一颗治病救人、施展所学的心,但入职后理想和现实的落差,很是消磨医生的心气。”赵春说道。



Powered by 江南足球外围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